遥感科学与技术系

我校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在2004年获批设立,并于2005年开始招生,是山东省首家、全国首批招收遥感专业本科生的4家高校之一。在2014-2015年中国大学本科专业竞争力排行、2017和2018年校友会排行均列全国第三。2016年获批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群),2018年获批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2019年获批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利用航空或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地表影像等数据,并通过处理这些数据生成高精度的地形、建筑物和环境信息。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国家安全等国家重大工程和战略需求。

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在森林覆盖率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研究、土地退化评估、海洋环境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自然资源管理、绿水青山战略的实施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天空地农情遥感监测开展了作物种植面积提取、土壤盐渍化监测、作物长势及营养诊断、产量预测及作物表型研究及应用,服务于粮食安全、盐碱地综合开发、种业振兴以及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拥有专职教师2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讲师9人;博士化率100%,分别毕业于武汉大学、浙 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科院地理所等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60%的教师具有国内外访学经历,师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涌现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等多位学术界和业界的杰出人才。

近五年,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纵向课题33项,横向课题30余项,累计经费达2000余万 元。教学方面,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项;编写教材8部。

遥感科学与技术系积极推进教育部倡导的“产-学-研”创新教育模式,鼓励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和教师科研项目。近三年来,遥感专业本科生主持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项,在全国测绘科技论文竞赛获特等奖8项、一等奖6项,在国家级、省部级专业竞赛中获得奖励62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各行各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和高新企业等。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升学率达60%以上,升学去向包括中国科学院和专业科研院所,如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双一流大学,如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优秀校友在行业重要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成为中坚骨干力量。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