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起源于1999年开设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2012年更名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属于理科专业。在山东省高校中,我校最早设立了该专业,具有明显专业领先优势,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学科“测绘科学 与技术博士一级学科”,2003年获批了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方向;依托自身发展,2006年获批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二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获批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目前,我校本专业已经形成“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人类80%的活动与空间位置有关,而地理信息科学就是专门研究与空间位置密切相关的空间信息的科学。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查询共享单车、手机导航到商店选址、国土资源调查、智慧交通等都离不开地理信息科学。该专业融合信息科学、测绘科学、地理科学于一体,面向资源、环境、国土、海洋、交通、市政、规划等领域,开展地理时空大数据在环境感知、定位导航、空间分析、城市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培养从事地图制图、系统开发、决策分析、科学研究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我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聚焦国家战略、服务民生需求,在矿山资源监测与灾害预警、海洋环境监测与应急搜救、海洋气象与渔业预报、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形成了特色优势,为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地质矿产开发局等部门的相关业务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拥有专职教师1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讲师7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科院地理所等高等学府或科研院所;柔性引进国家级教学名师汤国安教授。师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涌现出全国高校GIS创新人物、山东省优青、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物等多位学术界和业界的杰出人才。
近五年,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教师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3项、国家战略性先导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2项,主持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青年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纵向课题10项,横向课题14项,累计经费达1500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6项。
本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3门;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项;编写教材12部,牟乃夏教授主编的《ArcGIS 10地理信息系统教程-从初学到精通》获评省级一流教材,已印刷17次,《ArcGIS Engine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教程》已印刷6次,被国内70余所高校选为教材或参考书。
地理信息科学系注重科学理论学习和工程技术实践相结合,积极推进教育部倡导“产-学研”创新教育模式,鼓励学生在学习 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和教师科研项目。近三年,本专业学生在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19项,省级学 科竞赛获奖70项。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如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级青年人才、科技拔尖人才、企事业技术骨干、高级管理师等,他们在各行各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显著的成就。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和高新企业等,近三年毕业生升学率达43%,升学去向包括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发展概览